康老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2015-06-07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1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1、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继续威胁着中央政权。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彻底解决王国问题,需要一个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②过去的法家思想已经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恢复发展后的变化。

③当时儒学代表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的主张,对儒学加以改造和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首倡“独尊儒术”,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第一、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已经不在适应当前的情况

汉朝初期,整个社会百废待兴,统治者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在思想上推崇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

然而经过文景时期,经济的逐步恢复,国力的逐步加强,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经不能满足无为而治这样的理念了。而这个时候,儒家学说中的春秋大一统、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比较契合汉武帝心中的想法。

第二、加强皇权已经成为了统治者的迫切要求。

汉武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实权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是在窦太后的手中,而窦太后则是黄老学说的坚定支持者,这与汉武帝内心的想法严重相悖!

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率先做的,罢免了一些学习法家和纵横家的官员。当时的御史大夫赵绾,褒扬儒学、贬斥道家,时常鼓动汉武帝进行政治改革,这大大惹恼了窦太后。

建元二年,窦太后便罢逐了御史大夫赵绾,还将同样崇尚儒学的太尉窦婴、丞相田蚡给罢免了,朝中的儒家势力至此大受打击。直到建元六年,窦太后崩逝后,才得以恢复过来。

此时窦太后的势力已经瓦解,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排除出去。”

为此,汉武帝下旨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还提升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儒生数百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简单地讲,首先,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学派的光芒,久而久之,原本一些很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不仅不得光大,甚而渐渐失传,大大压缩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空间。 其次,独尊儒术,使得中国人中的大部分智者、豪杰都将精力投注于弘扬儒学,结果中国文化呈现出精光凝聚的现象,最终,儒学是越来越精致,但其衍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也越来越多,这种文化因成熟过度而走向了糜烂,走向了极度保守,所以,闻一多先生说:简直就是一潭死水。所以,中国的盛世时间一长,就要走向腐败,必得外来文明的冲击,才能获得新鲜血液,才能注入兴奋剂,重新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汉武帝时,国家大一统进一步巩固,此时,思想界的纷乱情况不利于国家的大一统,必须确立一个正统,结束思想界的纷争,为国家大一统服务。董仲舒适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