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人类可以感知的物体温度范围

2020-05-24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8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基于人体正常体温是36.5度左右,所以人手摸物体感觉不冷不热时,该物体的温度在37度左右,感觉稍温热,那么在40度左右,感觉焦热,那么在50度以上,感觉稍凉,应该在30度以下。

简单来说人感受到外界的不是温度,而是热量的流失和注入。比如冬天摸到金属和塑料你往往会觉得金属更凉,但两者温度其实是一样的。只是金属会让你身体的热量以更快的速度传导出去。你自身比热容不变的情况下,热量流失导致你体温下降。然后通过神经系统将信号传给大脑,你才察觉到冷热。如果你摸到的东西热传递速率足够小的话,即使它温度是几百度或者零下几十度,你摸着也不会觉得太热或者太冷。

人类可以感知的物体温度范围

环境温度为23度(摄氏度,下同)时,足部皮肤温度约27度,手部皮肤温度30度,躯干32度,额部33-34度。当环境温度上升超过32度时,上述各部位温差会变小。如果处于寒冷环境中,上述部位的温差会变大。

人体的体温则受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各部位略有差异,基本处于36.9-37.9度,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骨骼肌出现紧张而使产热增加,寒冷刺激增强时,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俗称取暖靠抖)。体内的褐色脂肪组织也会发生代谢产热,抵御寒冷(俗称胖子耐寒)

当人体受到一些外来物质(如细菌)感染时,人体会发生免疫反应,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释放出一些物质,这些物质会使得下丘脑提高体温调定点(平常他认为37度是对的,就指挥体内各个部门向着这个目标奋斗,现在他认为38度才是对的,就会指挥机体调到38度)这个过程需要产热,所以有些人发热之前会寒战。

当感染恢复,下丘脑不再受到大量炎性物质作用,调定点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此时发热病人可能会感到出汗,热量散发,体温恢复到37度左右。

而人体散热的过程则分为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其中传导散热指机体通过接触冷的物体将热量传导给对方的行为(比如跳进冰水桶,皮肤温度将下降)可利用这个原理,给发热病人冰袋敷用,有助于降低体温。而蒸发散热中有一部分就属于汗液。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人类可以感知的物体温度范围,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