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心理健康:缺乏安全感也是一种心理病

2021-05-12 分类:生活

TIPS:本文共有 35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闲暇的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好,就快点关注健康生活频道吧,特别为大家分享心理健康:缺乏安全感也是一种心理病的生活常识,多了解点生活中的知识还是好的,快点来学习吧!

说到安全感,通常大家会想到女性,其实,在现在的生活中,不管男女都会因为工作,生活或者情感上的一些问题而常常感觉没有安全感,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其实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

现状

九成人过不踏实

出入中央商务区的白领,衣着光鲜、沉着自信,内心却对前途充满忧虑;两鬓斑白的退休老人,衣食无忧、儿孙满堂,却整日担心健康会不会出问题,甚至担忧家人可能会出意外。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寻找安全感的过程——关于孩子,父母怕奶粉有毒、怕校车出事;关于成年人,他们怕买不起房、怕失业;关于老人,他们怕看病难、怕老无所依……

2010年的一项有关国人安全感的调查显示,高达96%的网友认为自己没有安全感。《小康》杂志的调查表明,食品安全是国人最大的不安,社会治安和医疗安全感遭遇危机,中等收入阶层的不安全感凸显,经常焦虑的人超半数。在通往安全感的道路上,国人仍需要跨越一道道门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支撑起生命和心理健康。拥有它的人,主观满意度高,乐观自信;缺乏它的人,生活满意度低,焦虑恐惧。安全感有时是外在的,比如担心失恋、失业、生病……这些担心有明确的对象,通过改善环境可以重新获得;有些安全感是内在的,例如家财万贯却常被贫穷的噩梦惊醒,娇妻相伴却担忧有一天她会离自己而去,这种不安全感来自脆弱的内心。

检查

回答9个小问题

在阅读以下文章之前,不妨先回答下面9个问题:

你是否经常对世事不满?

你是否感到生活对自己不公平?

你是否容易受伤害?

你是否缺乏自信、对自己不满意?

你是否感到别人不尊重、不喜欢自己?

你是否对未来心怀恐惧?

你是否感到别人不可信任?

你是否容易不安?

你是否经常怀疑别人议论自己,而且对他人的评价很敏感?

如果你的答案基本都是“否”,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位安全感较强的人;如果答案以“是”居多,那你很可能是一位缺乏安全感的人。当然,这个简短的问卷并不太完整,有兴趣者不妨找到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做个更科学的测试。

病因

受过冷落和伤害

安全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上帝的礼物”,而需要在后天慢慢培养。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有下面一些经历。

1.家庭氛围差。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认为,6~24个月的婴幼儿与父母的关系决定其成年后的安全感。假如得不到母亲的悉心照料、需要得不到满足、啼哭无法得到回应,孩子就难以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儿童时期,如果父母经常争吵、情绪阴晴不定、教育方式粗暴等,孩子的心灵长期被紧张、恐惧、不安折磨着,久之也容易缺乏安全感。

2.曾被伤害过。比如,有过失恋经历的人可能会在下一段恋情中疑神疑鬼;曾经历过贫穷的人可能会对金钱的匮乏心有余悸,进而不择手段地“捞钱”;曾在深夜被暴徒袭击过的人可能对黑暗产生恐惧。还有人总被批评、否定,容易缺乏自信,于是会对未来充满焦虑,凡事希望稳妥保险,害怕生活失控。

尽管安全感更多是自己的事儿,但有一些人和事容易让人感到不安全。首先,一个熟悉的人,言行与往常不一致,比如性格温顺的同事突然暴跳如雷、原本如胶似漆的恋爱对象突然不冷不热等。其次,言行举止与众不同的人,比如表情阴冷、成天不说话、爱穿奇装异服者,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表现容易给大家带来不安全感。

处方

放下得失多交友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石。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感仅次于食物、空气、水等维持生命的需要。缺乏安全感的人就像无本之木,难以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很难用心生活。因此,既然安全感丢失了,就要努力把它找回来。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心。有安全感的人不一定占据着最稳固的资源,但一定拥有这样的天赋——“不在乎有的,不惦记没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强扭的。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万一什么都不是了也无所谓。”

第二,别胡思乱想。缺乏安全感其实是种“放大心理”,把自己的负担、痛苦放大。我们要学会享受过程,而非一味担忧结果。当出现不安全感时,尝试做积极的归因。比如打电话给朋友,对方没有接,不要认为他不在乎自己,人家可能就是在开会。

第三,多交朋友,提高社交能力。最好的保险不是存款,而是有几个真心实意的好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与满足,还能在困难时帮到自己。同时,助人行为可以改善焦虑情绪。

最后要提醒的是,家长要多跟孩子交流感情,遇事讲道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用榜样作用引导孩子养成平和、友善的性格。

症状

习惯抱着东西睡

“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把自己包在壳里,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俄国作家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描述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

缺乏安全感有许多表现。行为上,他们有一些在别人看来奇怪的“癖好”,比如手机、钥匙、钱包等一定要随身带;喜欢有口袋的衣服和裤子;经常莫名其妙地想哭;习惯抱着东西或开着灯睡觉;吃饭、上厕所、坐公交喜欢同一个位置;不爱说话,尤其不爱跟权威(如老师、领导)及陌生人交谈;忍不住查看配偶的手机。感受上,他们常感到受威胁,深陷无法抗拒的焦虑和恐惧中;对未来过度担心,缺乏自信;总希望依靠别人,可内心深处又对自己和别人不够信任;不喜欢被评价,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缺乏安全感的人并不是个个都软弱,有些表现得很强大,甚至主动攻击别人。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好的”,但不相信别人,认为“别人是坏的”。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反相形成”,就是以相反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内心状态。

想拥有安全感,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延伸阅读:

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使得消费者对食源性疾病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但消费者对食品中病原体的认识仍不够。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生熟不分,熟食存放时间长,食品不及时冷却,制作食品过程不反复洗手等。这些问题使得家庭里的食源性疾病散发的数量远远比集体性食物中毒更为常见。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要提高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重点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为主,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1、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

例如,要购买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而不是升牛奶,选择新鲜的或经过辐射处理冷冻的家禽。某些生食的食物如生菜,需要彻底清洗。

2、食物烹调要彻底

许多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蛋类和未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可能受到病原物的污染。彻底烹调可杀灭病原微生物,要记住食物的各部分的温度至少要达到70℃。冷冻的肉、鱼及禽类食物,在烹调之前必须充分解冻。

3、做好的食物应立即食用

当做好的食物冷却到室温时,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放置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基于安全考虑,应趁热食用。

4、小心地储存熟食

若必须提前准备食物或打算保存剩余食品,应确保食品在高温(60℃以上)或低温(10℃以下)条件下保存。但婴儿食品不适合贮存。

5、剩余的食物在食用前加热要完全

完全加热是指食物的各个部分温度至少达到70℃。

6、生熟分开

完全可食用的熟食品通过与生食物的接触会受到污染。所以应避免生、熟两种食物接触。

7、反复洗手

在开始准备食物之前或去过洗手间后,或在准备完生食物后再处理其他食品之前都要洗手。家庭宠物如狗、猫、鸟类,经常携带病原体,有可能通过手转移到食物上。

8、保持厨房和用具表面的清洁

为防止食物受到污染,准备食物所使用的任何面板必须保持清洁。接触盘子和器具的布片应经常更换,二次使用之前应经过蒸煮处理,抹布也要经常清洗。

9、防止虫媒、鼠和其他动物污染

动物经常携带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使用密封的容器贮存食物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10、使用安全水源

安全的饮用水和食物同样重要。若对供水有任何疑问在加入食物中或制成冰块食用之前将水煮沸。婴儿食物使用的水要特别留心。

总结:多注意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心理健康:缺乏安全感也是一种心理病,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