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防治重要性的探讨

2024-02-04 分类:生活

TIPS:本文共有 73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糖尿病应早发现早治疗”是指在患者出现糖尿病症状或高危因素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通过早期筛查和诊断,可以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早期干预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整体医疗成本。因此,加强对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意义重大,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因糖尿病足病而导致患者截肢、瘫痪的患者比例不断增高,来自广西糖尿病足病治疗中心的数据显示,在糖尿病足病住院患者中,因病情恶化截肢的患者比例为9.8%,而糖尿病患者“烂脚”发生率也达到3%。自治区人民医

1糖尿病患者小伤口早发现

因糖尿病足病而导致患者截肢、瘫痪的患者比例不断增高,来自广西糖尿病足病治疗中心的数据显示,在糖尿病足病住院患者中,因病情恶化截肢的患者比例为9.8%,而糖尿病患者“烂脚”发生率也达到3%。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颜晓东建议,降低糖尿病足病截肢率的有效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同时加强双脚的保健并警惕足部某些细微的发病征兆,就可避免截肢、瘫痪的危险。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患有糖尿病的人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率很高,血管病变会使双脚动脉血管易出现狭窄、堵塞,加上双脚因远离心脏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发生双脚局部缺血,并导致溃疡并形成坏死。此外,神经病变会导致的感觉丧失及脚部易滋生细菌都进一步加重脚部因伤感染恶化的可能。记者走访广西糖尿病足病治疗中心了解到,哪怕是剪指甲太深、洗脚这样的小动作也会引发糖尿病人“烂脚”。而因忽略足部轻微的损伤而导致大面积的足部溃疡、感染、坏疽,被迫选择截肢的病例并不少见。在广西糖尿病足病治疗中心,48岁的游先生因糖尿病足失去了右脚的5个脚趾。家住广西桂平的游先生说:“从最初发现脚趾头发紫、发黑到逐渐坏死,都没料到自己竟然因为糖尿病而截肢,我一直以为是皮肤病。因为截肢后伤口难愈合,我才从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转院到这做进一步治疗,目前伤口处已开始长出肉芽,并逐渐在愈合了。

糖尿病足病截肢率增高原因是什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怎么预防糖尿病足呢?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颜晓东对此表示,糖尿病足病截肢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未意识到糖尿病足的严重后果,日常生活中又忽略足部保健,当发生小伤口并感染时强忍或自行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伤口迅速恶化。在我区偏远的农村和医疗不发达地区,一方面是糖尿病足病患者常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治,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另一方面是部分患者因观念保守,即便是肢体已坏死,也执意拒绝截肢,力求保全肢体完整。事实上,糖尿病患者伤口难愈合,加之感染和延误了治疗时机,一旦引发骨髓炎等病变截肢是难免的。

糖尿病足危害虽大,但却是可预防的。颜晓东建议,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病有迹可循。糖尿病足病前期会出现足部发冷、发麻、疼痛等征兆,这时就需要警惕并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此外,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足部的保健,尤其是注意选择合脚的鞋子,一定要穿舒适的袜子;洗脚时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用柔软的毛巾擦脚,擦脚时动作轻柔,注意观察足部有无破损;运动时注意保护脚部不受伤害。即便是米粒大的伤口也要引起重视,因为一旦被细菌感染,只需半月就会扩散成局部。

据了解,,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4113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足病患者人数为123例,而因糖尿病足病截肢的患者人数为29例,占糖尿病足病住院患者总数的9.8%。今年4月,自治区卫生厅正式批文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成立广西首家糖尿病足病治疗中心,旨在以此带动和提高全区糖尿病足病治疗水平,让患者都能得到规范的治疗,减少截肢的发生。

2糖尿病应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人都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仅仅是血糖高很多的人一开始可能不会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是也正因为此,很多人患了糖尿病而不自知,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非常低,这无疑是做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一大难题。但是糖尿病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和治疗,会并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其经济负担,威胁健康长寿,因此应尽量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糖尿病

当您有下述情况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①年龄≥40岁,体重增减而无明显诱因;特别是平素身体肥胖,饮食情况无特殊变化,而体重连续减轻者;②曾分娩过巨大胎儿(>8斤)的妇女,有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胎死宫内或难产者;③出现反应性低血糖者,即午、晚餐前心慌、手抖、出汗等;④肢体溃疡或皮肤疖肿,皮肤破损持久不愈者;⑤男性阳痿,女性会阴部搔痒者;⑥颈部皮肤出现黄色瘤;小腿胫前皮肤之间褐色斑;⑦牙周炎不易治愈或口腔粘膜扁平苔癣者;⑧有糖尿病易感因素者,如家族中有糖尿病者、肥胖者、年龄超过50岁的脑力劳动者等,应注意尽早监测血糖。

糖尿病初期常为进食后血糖高,简便的方法是测定进食后血糖,即餐后血糖;如有异常,及时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确诊。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可定期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如血糖尚正常,但胰岛素已升至很高,提示β细胞代偿性高分泌,有糖尿病患病可能。

糖耐量减低

有相当一部分人血糖不太正常,但并不能确诊为糖尿病,这部分人是糖尿病强大的后备大军,称为糖耐量减低者。血糖已不正常,但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该人群又称“糖尿病前期”人群。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发展为糖尿病,其促发因素与不良生活习惯、其它疾病影响、遗传易感性强有关。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往往都经历过糖耐量减低阶段,但因为在这一段时间内基本无临床症状,如无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往往不易被察觉,直到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高危人群,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不能达到100%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目标,因而药物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和减肥药奥利司他等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但因目前尚无药物干预长期有效性的数据,药物干预作为干预糖尿病的手段尚未在各国的临床指南中被广泛推荐。

糖尿病早发的主要因素

尽管糖尿病有种种遗传基础,但最终均将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日常生活中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因素都能促使糖尿病早发。这些因素有: ①长期食入量超过平时需要量,尤其是偏爱过多糖类食品,增加β细胞负荷; ②体重逐渐增加,使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促使β细胞代偿性多分泌胰岛素以满足糖代谢需要;③过多摄入酒精,过多摄入脂类食品(多油腻、多干果、多油炸食品);④缺乏运动锻炼,懒言怠动者;合并胆囊、胰腺病变,影响胰岛细胞功能。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人群是指目前血糖正常,但患糖尿病危险性较大的人群,这些人主要包括:

①有糖调节受损史;②年龄≥40岁;③超重、肥胖(BMI≥24),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④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⑤高危种族;⑥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⑦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⑧血脂异常(HDL-C≤35mg/dL(0.91mmol/L)及TG≥200 mg/dL(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坐生活方式;⑩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BMI≥30kg/m2的PCOS患者;?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病因与遗传

明白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对糖尿病的防治有很大作用。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非常复杂,不同类型与不同人群可有显著的差异。

糖尿病一共有四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只有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已基本清楚。即由胰腺炎、胰腺癌以及甲亢、肢端肥大症等某些内分泌疾病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过多而发生血糖升高,统称为特殊类型糖尿病。这种类型糖尿病发生率很低,原发疾病治好,则血糖可以恢复,其长期危险性不及其他三种类型。其他三种类型糖尿病总的来说其病因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糖尿病。

1型糖尿病:目前认为病因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环境因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发糖尿病。患儿胰岛功能低下,常伴有β细胞自身抗体阳性,包括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DA)。我国儿童青少年(0~14岁)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0.6/10万,属低发病区,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数不少于100万。

2型糖尿病:最常见,占全部患者的90%以上。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在某些特殊种族(如美国比马印地安人)患病率是全球平均患病率的十几倍;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双胞胎中一人患2型糖尿病,另一个发生的机会可高达90%,这些现象说明2型糖尿病与遗传密切有关。但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同一个家庭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致性的患病。目前已公认的主要环境因素为:肥胖、高龄、体力活动少,出生时体重过重(8斤以上)或过轻(4斤以下),精神应激大等。其中腹部肥胖为主的人更易患糖尿病。上述原因可加重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和胰岛素作用不正常(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糖尿病。

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减低(GIGT)或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糖尿病可能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有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在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这种类型糖尿病多认为与妊娠期间机体的一些特殊变化如雌激素、胎盘泌乳素、糖皮质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不正常有关。但遗传因素也是不可忽视,因为这种类型糖尿病患者常有糖尿病家族史,分娩6周后重新检查虽绝大多数可能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仍然是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

3该如何尽早发现糖尿病

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约有两千多万的成年糖尿病患者(约占我国成年人总数的2.6%),同时约有1.9%的成年人出现了空腹血糖受损的症状。此外,我国还有约2/3的“隐性”糖尿病患者未被发现。临床实践证实,早期糖尿病患者若能进行及时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少数患者(如因肥胖引发的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治愈。如果等到糖尿病引起心、脑、肾、眼及神经等组织器官的并发症后再进行治疗,则要多付出几倍的治疗费,多忍受几倍的痛苦,而且未必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因此,及早发现并确诊糖尿病是防治该病的重中之重。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方法是检测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除了定期去医院检测血糖以外,人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那么,人们如何尽早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呢?

1.看自己是否属于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胰岛素抵抗是指人体内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即人体内胰岛素产生的生物效应相对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可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出现障碍。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冠心病、血脂异常、痛风、肥胖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症共同的发病基础。患有某一种上述病症的人很有可能同时患有另一种病症。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60%的肥胖症患者、34%~66%的冠心病患者、40%~50%的高血压患者都同时患有糖尿病。因此,患有高血压、糖耐量减低、冠心病、血脂异常、痛风、肥胖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症的人均属于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此类患者不论是否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均应定期到医院检测血糖,以排除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

2.了解自己有无糖尿病家族史

国外的调查资料表明,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每对单卵双生的双胞胎姐妹(或兄弟)同时患有该病的几率约为30%~50%。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该病家族史的人约占25%~50%。我国的调查资料则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该病家族史者约占7%~17%。如果父母都患有糖尿病,其子女患该病的几率可高达50%。因此,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应每年检查1次血糖,并应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适当地控制饮食。

3.看自己是否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

人们若出现了以下病症,就应去医院确诊,看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①出现了手足溃烂的症状,且长期不愈。②出现了顽固性、间歇性的腹胀和腹泻,使用消炎药治疗无效。③出现了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和乏力的症状。④生出了4公斤以上的巨大胎儿。⑤男性肥胖者的腰围与臀围之比大于0.9,女性肥胖者的腰围与臀围之比大于0.85。⑥出现了手足麻木的症状,在夜间症状加重。⑦出现了尿液泡沫过多,且有异味的症状。⑧出现了口干、口臭和口腔经常发炎的症状。⑨(青壮年男性)出现了阳痿的症状。

另外,人们还可以通过下面这组计分题做一下测试,了解自己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有多大:①生过4公斤重的肥胖胎儿,计1分。②有一名或多名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计1分。③父母中一人患有糖尿病,计5分。④体重指数,即【(实际体重)公斤÷(身高×身高)米】>25,计5分。⑤年龄在65岁以上,计9分。⑥年龄在45~64岁,计5分。在答题后,如果发现这6道题的积分总和大于10分,说明答题者非常可能患有糖尿病。如果发现这6道题的积分总和为4~9分,说明答题者有可能患有糖尿病,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笔者建议,糖尿病易感人群和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每隔6~12个月查1次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和尿蛋白,同时要检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约有70%~80%的人仅会在餐后出现高血糖,而空腹血糖是正常的。目前,医院在为中老年人做体检时往往不为其测验餐后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4了解二型糖尿病症状 早发现早治疗

二型糖尿病症状:早发现早治疗!现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还是相当的高的,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够忽视了2型糖尿病,而了解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能够让我们更快的发现2型糖尿病并且进行及时的治疗。

专家表示: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分为:无症状期和症状期。

2型糖尿病无症状期

不同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可能不那么明显。许多患者在糖尿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他们继续大吃大喝、继续不露声色的肥胖。无症状期的长度难以估计,因个人情况不同而存有差异。当通过体检会发现糖尿现象。处于无症状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食疗和运动,能有效控制并非,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型糖尿病症状期

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那是因为有些中年患友会先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以此来掩盖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1、饥饿

糖尿病人常常感到饥饿吃不饱,那是因为体内的高血糖加快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致使食欲亢进。相反,有时糖尿病人也会食欲不振,此时要注意是否有并发症感染的情况出现。

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2、口渴、尿频

夜间入睡,2型糖尿病患者尿频的次数可达二十余次,频繁的出入厕所,导致睡眠不好,容易口渴。

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3、皮肤瘙痒

多见于女性,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里,女性患者容易出现阴部瘙痒、真菌性阴道炎。

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4、代谢异常、疲劳虚弱

由于体内代谢异常,糖尿病人的体重下降幅度大,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多半面色蜡黄、身材短小、体弱多病,不少轻度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嗜吃体重偏肥。

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5、其他症状

2型糖尿病的其他症状还包括性欲减退、阳痿、视力障碍、月经失调、腰酸背痛、体位性低血压。

5第一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早发现早治疗

如今,糖尿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已经被公认为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要知道,糖尿病的发生给病患带来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特别是最为常见的第一型糖尿病,如不及时治疗,更会随着病程的耽误延长,使体内的多个组织器官慢性进行病变恶化,引起多种可怕的并发症发生。因此,为了能尽早治疗第一型糖尿病,从了解第一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开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关键。

第一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第一型糖尿病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也就是说,第一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第一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早发现早治疗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多尿:尿量(整理)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乏力: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第一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早发现早治疗!通过以上介绍的第一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想必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早期出现这些症状的话,请在早期发现的同时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并且配合医生的科学治疗,以免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防治重要性的探讨,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4 19:28苏明[台湾省网友]103.252.36.117
    感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重视,希望能有更多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问世。
    顶8踩0
  2. 2024-02-04 19:23自愈[澳门网友]112.40.130.97
    @很红的豆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及时治疗和管理非常关键。
    顶0踩0
  3. 2024-02-04 19:18很红的豆[广东省网友]1.180.100.100
    预防胜于治疗,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预防至关重要。
    顶22踩0
  4. 2024-02-04 19:13清月无梦[贵州省网友]45.113.170.229
    糖尿病不容忽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并重视起来。
    顶9踩0
  5. 2024-02-04 19:08青草指环[北京市网友]125.169.192.58
    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对于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疾病,及时干预可以减轻病情。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