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经典品读︱感悟论语智慧:圣人三愿

2024-02-04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1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本次经典品读活动将聚焦于《论语》中的智慧,特别是讨论圣人的三愿。在活动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孔子及其弟子对圣人的理解,并剖析他们对于圣人应具备的品质和智慧的见解。参与者将有机会借鉴古代智者的思想,探讨圣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我们将从圣人的三愿中汲取智慧的营养,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中运用这些智慧。这将是一次交流、启发和感悟的盛会,相信每位参与者都能在此次活动中汲取到丰富的智慧,受益匪浅。

传递语文知识,专注教育话题

高考志愿指导,校园文学展示敬请关注,欢迎咨询,感谢分享

(渔舟向晚搜集整理)

圣人三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一、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二、译文

孔子坐着,颜渊,季路两人站在孔子身边。孔子道:“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道:“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颜渊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到您的志向。”孔子道:“老者使他安乐,朋友使他信任我,年青人使他怀念我。”

三、赏析

本章中子路、颜回、孔子三人,各代表一种境界,从而形成道德修养过程中的三层境界。下面让我们逐层分析这三个境界。

首先是子路的义的境界。

因为子路此人性格鲁直,因此顺此性格进行自我道德修养,那么若在生命的极限内所达到的必为此种境界。此种境界之人,虽未达仁圣,但却唯义所适,疾恶如仇,把义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但却只能止此。要想跻入仁人之列,则必须学会变通,改变性情,使义之行为,由外转内,由显变隐,由外露变深沉。而子路此人,性格过于显明,所以难以变通,只能登堂,而入室则万难。因为他不会当义则义,不当义则不义,由气质之义转变为内在理性之义。故境界很难突破。

其次是颜回的仁的境界。

若把子路的境界称之为义,那么颜回则已达仁,而其工夫则在维护此已得之仁心,莫使丧失,故可称为不违仁。此时之颜回已经完全把握了自己的生命,突破了人的气质、性格、肉体欲望等对人的束缚,已经获得了生命的自由。一个人一旦把握了自己的生命,那么事来随应,出之自会有天则。他知当止则止,当行则行,分寸在不把握中把握得恰到好处。其道德也转入了深沉,达“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但也仅仅是做到内在德性的纯化,还未保证德性与德行的合一,还需小心呵护,才保不失。同时,其生命还是收敛的,尚未开放开来。

最后是孔子的圣人境界。

若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圣人则是已达仁智合一、内外合一之境。对内仁心充足,对外发而为行,自然随心所欲,无丝毫阻碍。孔子此时之境界,已完全进入了自由。不用象颜子一样还需维护,而夫子之生命已与仁合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其时圣人完全与天合一,仁心开放,全天下无一物不在其所怀之列。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经典品读︱感悟论语智慧:圣人三愿,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4 21:56承载多雨的季节&只为你![辽宁省网友]202.191.83.26
    圣人的三愿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有时候简简单单的愿望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顶4踩0
  2. 2024-02-04 21:48じǒ√ê虚伪[宁夏网友]103.49.248.69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欣赏和尊重孔子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顶0踩0
  3. 2024-02-04 21:39青舞飞杨[澳门网友]203.8.167.119
    这篇文章让我对论语的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是受益匪浅。
    顶46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