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中国古代书法禅意性特点

2018-03-01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 分钟。

东汉末年开始,为了翻译和引进佛教经典,出现了不少以译经、抄经为工作的“经生”。经生的代表作品是清光绪年间发现的甘肃敦煌千佛洞石窟中的大量从魏到北宋的佛教经书。这些经书笔笔精致,一丝不苟,体现出经生的虔诚精神。

到了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龙门开凿石窟,造像祈福。在这些造像记中,最有名的有《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合称“龙门四品”。为防止佛经被毁,当时的佛教徒将重要的经典刻于深山幽谷的摩崖上,或刻于石柱、碑版而藏之于石洞,以便永久保存。

摩崖石经是将经文刻于自然岩石上的书法形式,一般认为始于北齐。有山东泰山经石峪的大字《金刚经》、泰山东南祖徕山映佛岩的《大般若经》,山东邹县的峰山、铁山等地所刻《大集经》等,其中名气最大的当推《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每字字径约50厘米,字体介于隶楷之间,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通篇文字气势磅礴,呈优游自如、从容不迫之仪态。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中国古代书法禅意性特点,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