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思维差异

2022-07-05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4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一个很显著的差异就是总体来说南方人自我的意识相对更强一些,而北方人更偏于集体,但这并不等同于南方人没有集体意识,北方没有自私的人,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强的其实是商业思维和商业文化,南方人的族群观念比较重,在主群中上下游之间的相互帮助一起去了解世界,说明那个人的传帮带也是比北方人要强很多,容易形成产业集群,一起抱团取暖。

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思维差异

北方人(东北、京津冀)强调集体秩序与社会的统一,但呼唤个体的解放,南方人(广东、福建)重视社会的多元化与开放,但没有摆脱对个体的束缚。

不过整体上来看,南北方人在某些领域的思维的确有差异,但是不绝对,落实到生活中还是要分人。我这里仅以东北+京津冀作为北方的代表,而以广东、福建作为南方的代表,有纰漏或意见不同之处,请于评论区指正。

有一个藏得很深,也很容易被人误解的思维差异:东北、华北(北直隶)人看似保守、但实则开放,广东、福建人看似开放、但实则保守。更准确点来说,这里的“保守”与“开放”并不是指同一领域内的,北方的“开放”在于对家庭与个人生活的“开放”,而南方的“开放”在于从事经济活动与对待多元文化的“开放”。

看到这里您可能没明白,且让我说得具体点:北方(特指东三省与京津冀)人受大国企体制的影响更深,更加注重集体主义,相当尊重权威,也更强调社会的整体性与文化的同一性,譬如:

1、东北与华北人普遍赞许体制内的工作,认同体制、信赖体制、甚至崇拜体制,很多人会选择考公、进国企、从军、当警察等等一系列与国家机器密切相关的行业,当地社会也对此持以相当高的评价。

2、东北、华北人的人际相处模式更加注重“抱群”,但不“抱团”,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则不那么明显,即使是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往往如此。在长春、在张家口、哪怕是在北京,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了,叫住路人问路、给指路,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看见别人手里提着什么好吃的、好看的,凑上前去问一句:“你这哪儿买的呀”,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而亲朋好友之间,就更是如此,以兄弟(老哥、哥儿们)、姐妹(XX姐、结界)互称的频度是很高的,放了学、下了班三五好友扎堆走,吃饭扎一堆、买东西扎一堆、连上厕所都扎一堆,关系好的近乎“黏在一起”了。

3、对于很大一部分华北、东北人来说,国家权威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而作为中华民族共通语的“普通话”是备受尊重的,自家方言往往会被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嫌“土气”、“不上档次”。在语言文化领域,北方人普遍支持“书同文”、“言同音”,拥护中华江山在语言文字上的高度一致,但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排斥方言的存在。

再来聊聊南方(广东、福建)的情形吧!作为一个外乡人,来到岭南(此特指珠三角与闽南)你会感受到一种经济上的活力四射,社会文化的多元与开放,乃至日常生活的便利与舒适。这里的人们似乎对政治并没有那么热情,也很少沉醉于宏大叙事,他们更在意的是民生,是如何挣到更多的钱,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且该如何在奋斗过后享受人生。

闽粤一带的经济活力是毋庸置疑的,当地人的经济头脑与商业思维往往也是要好于国内其他地区的,也正是因为赚得到钱,这一地区的生活服务无论就质量、还是数量,其便捷性都是领先的。

比如说:1.广东、福建的很多大学生——甚至是中学生,早早地就开始与身边的亲友相谋相伴,提出自己的商业企划,并“真刀真枪”地利用零花钱、或是兼职打工来的资金将脑中的企划落为现实。特别是大学校园里,不少学生往往利用校友关系构筑起商业项目,很多人在学习之余也会投身这类副业,如代购、电商、推文及视频项目等等。

2、广东、福建人往往没有那么热衷于体制内的工作,虽然想考公务员的当地年轻人也是一大堆,但当地社会对此表示认同,却不崇拜。因为除却体制内,体制外也有着海量的优质岗位,天高任鸟飞,会读书当高管、领导、教授自然是好,但不是那块料,也不勉强。做生意也好,行买卖也罢,本省待不下去就闯外省,国内留不住就去外国,人生的路子又不止那一两条。

3、论生活服务的便捷性,南方不少地方都颇有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这一点在闽粤体现得更加突出。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你发现没有就是在广东福建,赫鲁晓夫楼并不多见,而城市道路也很少有大开大合之态(尤其是老城区),多半则是双线道或是四线道,这点与以北京为例的北方城市大相径庭。

由此,行走在闽粤城市的街道上,居民楼下便能看到一长排的各色底商,从小餐馆、小食肆到水果摊,再至药房、电信营业厅、理发店,短短一条百米不到的小路就能满足周边居民绝大部分的生活需求。而且,与一些北方城市(甚至是江浙城市)的不同之处在于,岭南的小铺头总是能经营到很晚,虽说十点关门实属正常,但开到十一点、十二点的也大有人在,凌晨出去吃碗炒粉、喝瓶啤酒,这是普通人的夜生活——整体来说,当地人是相当欢迎夜生活的,虽说广东有饮早茶的传统习俗,但也不妨碍夜里的享受。

对于来岭南上班求学的外省年轻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除了浓郁的奋斗(揾食)气息、丰富多彩的生活服务与享受以外,还有一点也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当地社会文化的多元性跟开放性。

记得以前B站曾公布过其用户画像,按地域分,广东的B站用户数高居第一。为什么因为广东年轻人多啊!作为经济大省,广东还有福建一来都是老牌的人口净流入地,二来当地人的生育率也并不低,如此一来,珠三角还有闽南地区便富集了海量的年轻人,有土生土长的,也有自五湖四海聚来的。而年轻人多的地方,自然接受能力也更强,更愿意接纳亚文化与小众文化社群,也更愿意吸收外来文化,呈现出一派包容而自信的气象。

无论是古风汉服、ACGN(动漫游戏与小说)、独立音乐(城市民谣、嘻哈trap、方言音乐等)、篮足球等体育运动,你总能在这一地区找到同好,热热闹闹地加入一个繁荣的社群。就拿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为例吧,广州动漫展无论就参与人次、线上线下的受众规模而言,放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哪怕是再小众的爱好,你在当地总能寻得知己,当然这也是大城市独有的福利。无它,因为年轻人多,青春、活力、充满激情。

即使从岭南地区本身的人文分布来看,光是一个广东省就“塞”下了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他们的语言互不相通,分属粤语、客家话与闽南语,都是汉语族下的一级方言划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州话跟汕头话之间的差异甚至要大于广州话跟北京话之间的差异!在饮食、风俗习惯方面,广东也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特征,整个社会是很多元的,按民系分、按兴趣爱好分、按职业与追求分,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也是我之所以强调南方(闽粤)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岭南地区由于山川海域的阻隔,并没有形成如华北-东北地区那样文化高度一致性的共同体,反倒各领风骚、丰富了当地社群。

还有,岭南地区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特点,那就是面对威权所展露出的“反骨”。当年清政府昏聩无能、丧权辱国,广东,还有湖广(湖南湖北)的革命军势力几乎是协作在了一起,粤出孙文、起义武昌,当年大大小小的抗清起义自南海边至长江岸,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而后的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广东、广西还有湖南都于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和平年代,以发展为主题后,岭南人民对于民权的追求也是很值得称道的。市民问政、连线市长、着眼民生,公众对于管理层的态度并不是一味地服从,该配合的时候自然义无反顾地配合,但不妥之时也敢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有如此之监督,再加上珠三角管理层的开放,新鲜血液的补充使得当地治理体系步入了良性循环。

但是,岭南地区也有属于他自己的问题,那便是对个体的解放程度尚不够高,家庭甚至是家族、宗族于其小辈成员的控制力较强,而传统文化之于当地社会的影响依然深刻。甚至有时候,会有些外省人眼中比较匪夷所思的老旧观念存在:如男女结婚之前要先验八字,安家筑宅之时过分在意风水,还有闽粤社会对于“生男宝”所存在的普遍性执着。整体来说,相较于华北-东北地区而言,闽粤一带社会的“父权”属性更重,家族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也要更高。

宗族这东西,能成大事,但也能干坏事,最典型的负面案例就是陆丰的博社村。过强的宗族势力通常会以“小群体”的抱团而瓦解了对社会大集体的认同,严重影响了当地经商从业的正常秩序,也带来了不小的治安压力。

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思维差异

其实说到思维那就要说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过去的历史,因为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思维,南方人从古代开始就是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他们过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所以他们如果想要过的好,必须自己想办法去销售这些东西,从而使自己过的更好,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思维有比较好的转化,就是他们会有很多点子,经商能力比较突出。团队意识没有那么强烈。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思维差异,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