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孝:一种两全的养生设计

2024-03-08 21:14:43

“孝:一种两全的养生设计”是一本探讨传统孝道与现代养生理念结合的书籍。通过对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养生保健知识的分享,本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养生设计思路,旨在让读者在关心家人的同时,也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健康。书中囊括了孝道文化对人们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以及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技巧,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启发。无论是对孝道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养生理念的拓展,本书都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思想与行为的双重提升,助力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实现人生的双赢。

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羁绊、无奈,个人身处各种关系中,也许做不成自了汉。比如道家讲“恬淡虚无”,谁都认可的同时,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虚无缥缈”,倘若主政一方,政府繁忙,劳心劳力,在哪里去找到“恬淡虚无”呢?更有甚者,牺牲个体健康换取工作业绩者也屡有其人。

面对这种矛盾,似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只有儒家找到了解决方法——孝道。

《说文解字》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而善事父母的理由是什么?除去感情、反哺,儒家还在学理上将这种行为上升为天地大道。《礼记》的《祭义》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意思是说人的这副皮囊可不是你自己所有的,而是父母给予的、恩赐的。于是,《孝经》的《开宗明义》篇一开始就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而《礼记》在《郊特牲》中更进一步,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万物的本源是天,人的本源是祖先,这就是祖先配“上帝”(天帝)的来由。《礼记》在《大昏解》中于是说:“是故仁人之事亲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祭祀天帝(上帝)是上古时代人民生产生活中最神圣、重要的事情,既然祖先配天帝,于是祭祀、对待天帝就要像对待父母那样,对待父母也就要像对待天帝那样。如果说向前追溯,天帝、父母是我们的本源。那么向后展望,生养繁衍就是我们的天命。《周易》中说:“生生之谓大德”,《孟子》中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儿育女,繁衍子孙是“大德”,是“天命”。这样一来,父子相继,子孙绵延,就是天道的一种展现,在这个生命进程中人的行为应当顺应天道,即守孝道。

孝既然是人之所以立身为人的根本,自然有其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所谓的“孝之终始”,即《孝经》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细分之,则是《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大孝》记载:“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用力”就是劳力者,即所谓恭谨诚实劳动,勤俭奉家,孝顺父母;“用劳”就是有功劳,即为国家建功立业,居官理民居仁由义,而“不辱”其亲;“不匮”简单讲就是繁荣富强,即所谓“博施备物”,博施仁爱于天下,富有四海之物产。

具体而言,就是“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即遵循天道,善加利用土地所出产的物资,立身谨慎,用度节俭,孝养父母;也就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唯其疾之忧”,即常态关心父母的年龄大小、有无疾患,然后及时行孝,因为“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父母健在是对他们的孝比等他们百年后追思祭祀要更加重要;更是“守身为大”,这是因为“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闻之矣”,即坚守原则,爱身惜命,不为非作歹,就不会玷辱父母而枉父母之生。

在这样一种设计中,人即便处在各种无可奈何的关系中,也能从容存身。有某知名银行的总行长常年旅居北京、深圳两地,但他多年来只要是2天以上的假期,都回到上海侍奉母亲,他母亲晚年健康快乐的同时,他自身也收获了健康,收获了事业成就,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来源:东方早报)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孝:一种两全的养生设计,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08 21:45李燕[山西省网友]203.30.123.83
    很有共鸣,孝顺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一种健康生活的开始,希望能多多关注父母的健康,让他们安享晚年。
    顶2踩0
  2. 2024-03-08 21:30陈昊[台湾省网友]110.48.245.201
    这篇文章真的让人深思,孝是一种养生设计,不仅有益于父母长寿健康,也能培养出更多的孝顺美德。
    顶8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