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冬至养生:四字诀

2024-03-23 21:00:03

冬至是中华传统节气之一,也是养生的重要时刻。在这一特殊时节,人们会根据中医养生理论进行调养,以保健康。冬至养生四字诀即“藏阳补阴”:“藏”指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风;“阳”是指要多锻炼,促进阳气生发;“补”则是要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补充营养;“阴”表示要防止肾气流失,保持阴阳平衡。在冬至这一天,人们还会进行食补、汤补、补养等各种方式来强身健体。通过遵循养生四字诀,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调整体质,帮助人们度过寒冷的冬季。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2月22日12时19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时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人们都比较注意养生,那么冬至节气养生知识有哪些呢?

“躲”——躲寒,躲冷

冬至寒冷,人体极容易受寒,也容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特别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应注意保暖。

建议:平日要小心保护自己,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

“养”——养阴,养心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至后养生原则就是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做到养精蓄锐。

冬至养生应以静为主,切忌过度运动出汗。同时,冬至“养心”也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思虑和长期“超负荷运转”,要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建议: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可以通过多晒太阳、每日泡脚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补”——滋阴潜阳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冬季如何恰当选择既美味,又补益身体的食物呢?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分为几大类:

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甲鱼、鲍鱼等。

建议: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吃饭的时候宜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饮,多吃坚果类食物,可御寒、补肾健脑、强身健体。

“防”——流感,心脑血管疾病

冬至前后气温骤降,是流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1.防流感

流感病毒拥有惊人的传染力,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病毒,或经手将病毒带入呼吸道都会引发流感。因此,预防流感首先要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如及时发现和隔离流感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C等;另外,有条件的要预先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预防药物。

2.防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注意保暖、按时服药、加强检查、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保持乐观情绪等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很重要。

首先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其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降低被传染的概率。

第三,高血压患者不可根据一两次自测的血压结果,随便换药或改变用药剂量,应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此外,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120,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冬至养生:四字诀,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