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养阳气 远离百病 健康养生的秘诀

2024-03-27 15:22:12
相关推荐

我们的生命是一团阳气,阳气若足千年寿!治病或养生都要在阳气上下功夫。阳气是本,病邪是标,祛邪固然要紧,扶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归根到底,三法皆是养阳。

严重耗散阳气的行为

1. 熬夜,总是超过晚上11点才睡觉;

2. 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喜欢吃生冷寒凉食物;

3. 习惯光脚穿鞋,天气较凉时还爱穿凉鞋、拖鞋,天冷时露着膝盖穿短裙;

4. 过度节食,营养不良;

5. 长期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6. 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

7. 长期过量运动;

8. 大汗淋漓后喜欢吹风,甚至洗凉水澡。

9. 早上洗澡

阳气不足,易患6种小病痛

手脚冰凉

阳虚则生外寒,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冰凉。天一冷,手脚就像冰块一样,睡一晚都捂不热,只有泡脚后马上睡觉才能暖和起来。

这是因为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虚得越厉害 ,手脚的温度就越低,症状严重的人,膝盖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凉的。

不过有一种冷需要和阳虚的冷区别开来,就是四肢末端冰凉,手到了胳膊那里就不凉了,脚到脚踝以上就不凉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不是虚了,而是堵了。往往是由于肝气不顺畅,导致气血壅滞,阳气闭塞于内,不能通达四肢。此时需要行气活血,而不是补益阳气。

暖身宝,行气活血,通达四肢全身都暖

(暖身宝,适合全身,发热10小时以上)

怕寒怕冷还怕风

阳气足则机体功能状态就饱满,阳气虚化生的热量不够、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

这种怕风怕冷是长期的,不是暂时的,穿的衣服总比别人多,耐热不耐寒,常年体温偏低。

头怕风吹、后背怕凉,但生病很少发高烧,往往是低热,到37度多就很难受了,吃退烧药也不好退。

气虚也会怕冷怕风,不同的是气虚一般会出现稍微活动就气喘、出汗的情况,此时补脾胃、补气效果更好。

补气之最,堪比人参

(点击上图,购买黄芪)

频繁的感冒咳嗽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邪风之至,急如风雨”。意思是说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如风雨般迅速,让人防不胜防。

阳气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状看起来很严重,但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阳虚的人反而症状轻微,痊愈得慢。

因为疾病症状是阳气与外邪争斗的表现,阳气充足则“战况激烈”;阳气不足虽“战况缓和”,但邪气反而会直接入侵身体深处、缠绵反复,自然就好得慢。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西医又叫变应性鼻炎。症状表现为每天早晨起来,接连不断地打喷嚏,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在接触过敏原后随时打喷嚏。更尴尬的是,不感冒也有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还可能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

从中医的角度说,这就是正气不足、寒邪入侵于表、郁滞于鼻窍,主要跟肺、脾、肾的虚损有关,诱因多是空调的过度使用。

胃寒、胃痛、腹泻

有些人特别容易感觉胃部发冷,一受凉或吃些寒凉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时大便也经常不成形。这就是阳虚、脾阳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是五脏的后勤部,如果脾阳不足,运化能力差,脾胃之气不能持续地供养五脏,最后阳气就会越来越虚。

所以大家平时不要贪凉,不能过多地喝冰饮、吃冰淇淋及寒凉食物,也不要随意乱用抗生素,这都会损伤阳气。

干姜暖腹驱内寒

(点击上图,购买小黄姜片)

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的人晚上没喝多少水,上床睡觉前也上厕所了,但睡到半夜还是要起夜,甚至还要起来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起来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没精神。

这是肾阳虚的典型表现,身体里的水不能被运化利用,很快就变成废水排出去了,喝点水就跑厕所,小便清长。肾虚,试试天然平价补肾药——韭菜籽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如何做到阳气不损?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饮食要寒热平衡,凉的与温的混杂着吃,这样才能保持阳气不损。但若体质已经偏虚偏寒,就要多吃些温性食物,少吃寒凉食物,可以晨起喝热姜水以提高机体的阳气;而相火偏旺的人吃些寒凉性的水果反而更健康。

少熬夜、睡眠充足,可以使阳气不损。睡眠是养阳的最好方法,夜则入眠,晨则起床,合乎天地规律。夜晚睡觉是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早晨起床,人体阳气随太阳而升发,充满朝气与活力。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黄帝内经》如此诠释了睡子午觉对调养阴阳的重要性。子时在一天中阴气最盛,这时睡眠质量最好,最能养阴。而午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睡午觉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一天饱满精力。睡子午觉要遵循“子时大睡,午时小憩”的原则。睡前应减少刷手机、玩电脑等兴奋活动,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同时中午也要小憩15-25分钟。

阳气不足或不通则成瘤、结石、增生

生命有阳气,若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周身不病。偶尔阳气不足或不通时,机体会暂时把阴浊瘀毒水饮痰湿等代谢产物打包放在某处,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脂肪瘤、结石、增生、囊肿、脂肪肝、肿瘤等等。若检查发现此类东西,这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一旦阳气充足了,气化功能加强,这些产物就会自然消失。我们每天从食物中获得能量,全赖阳气的气化功能,才能使代谢后的糟粕能正常排泄。若阳气健旺,气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浊毒都能顺利排出;若阳气已虚,气化功能异常,即会产生病理代谢产物,郁滞于体内,即是疾病。

阳气与祛病

中医祛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若为了治病反而扼杀自身的精气神,损耗阳气,剥夺了尚可延续的生命,这不是可供依赖的医学,而是盗贼,是恶魔。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这是怎么回事呢?

(点击上图购买艾灸暖宫贴)

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且往往发生在机体阳气最虚的地方,若胞宫阳虚则成子宫肌瘤;卵巢阳虚则成囊肿等。其正确治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

不少阴浊瘀血凝滞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种肿瘤、囊肿、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阳排浊。如何通阳呢?可用麻黄、细辛、附子、干姜、吴茱萸之类温热性的中药,也可用针灸。特别是灸法,能养阳、壮阳、扶阳、通阳,最善化阴浊。逢盛夏用灸法,最能扶阳逐寒,行气通络,活血祛瘀。

(点击上图购买高比例好艾条)

再者,动能升阳,阳虚之人一定要坚持运动锻炼,可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站桩、拉筋、拍打等较舒缓的运动,可以舒经活络,能慢慢地气化掉一部分阴浊。最后,平时生活中需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可使阳气不损,有利于康复。所谓喜也能升阳,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少一些烦扰和忧虑,就能让自己的阳气不受损。

养阳气:温灸4个部位好养生

暖头顶:养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时间最好11—13点之间。上班族在午饭后,不妨走到室外,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平时可温敷红豆袋,温暖头部及颈部,疏通血气,醒脑提神,改善颈源性高血压,缓解脑部血管堵塞。

(点击上图购买红豆帽,头部温敷)

暖后背:调气血

督脉,掌一身阳气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它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热敷背部、暖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温敷背部,首选电热红豆袋,点击下图购买

暖腿脚:祛寒气俗话说:“寒从足下起”。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到头腿脚都是冷冰冰的。这种情况最应该温暖腿脚。温暖可以带走腿脚的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此外,小腿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时常按揉和艾灸可强壮身体、调理脾胃。

点击上图购买小黄姜泡脚粉

促血液循环,祛寒湿

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秋冬时很容易出现脚部冰凉的情况。而泡脚则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让寒气排出体外。同时,泡脚还能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状态。

在洗脚水中加入一些干姜、花椒等,连泡一两周,排寒祛湿的功效更好。

但是泡脚时需要注意,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40-45℃左右为宜;每次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持续15-20分钟即可。另外,脚部有伤口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静脉炎或静脉曲张等血管病患者不宜泡脚。

暖手心:促睡眠

手心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五行属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睡前摩擦双手,直至发热,可舒缓疲劳,促进睡眠,还有强心益气的作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4-06 12:16惜花[湖南省网友]45.116.16.151
    这个方法真很有效建议大家都试试。
    顶10踩0
  2. 2024-04-01 13:49宸夕[山西省网友]27.45.139.50
    养阳气+远离百病+健康养生秘诀。这个方法真太棒了我也开始注意养阳气和远离疾病感觉身状态有改善。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